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教师被免职,就因为频繁使用问号???| 线上标点符号使用指南

京师心理 京师心理大学堂 2023-07-17

 作者 | Emeria



最近每日邮报有个生草新闻是这样的[1]:



Binoy Sobnack 博士,一位 1999 年起就在拉夫堡大学授课的老教师,因为多重标点符号中带有的吓人语气,被不同人连续三次投诉,因此学校解雇了他舍监(warden)的职务*


*warden 在英国学院制大学里蛮重要的,是大学的二把手职务(secondary role at University)



学生拿来投诉的材料包括*:


「你为什么不听??????已经决定的事就别改了!」

「你一定要留下来吃晚餐吗????」


*原文是:Why don't you listen?????? Stick to what has been decided!

Do you have to stay for dinner????





学堂君严格按照报道原文一个个敲的键盘,在日常交流中 BS 先生确实用了这么多个问号。



想象一下,如果是你的上级或导师这么给你发消息,压力可太大了,法官也直言这是粗鲁、生硬以及不必要地咄咄逼人的语气。



考虑到他手下的副舍监们大多是博士新生,需要适应新的学术环境,这时候碰上这么个上级,更是容易怀疑人生_(:з」∠)_



BS 先生可能觉得就是一些标点符号而已,不至于把工作丢了吧,所以他向法庭提出了不公正解雇的上诉。



但不管法庭最终如何判决,我们都需要知道,线上交流*里不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给人带来的负面情绪,一点都不比线下的当面斥责要少。


*线上交流(online communication)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流的方式,从邮件、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到游戏内聊天,都属于线上交流[2]。



由此,大学堂撰写了本指南手册,来和大家聊聊线上标点符号应该如何使用,以减少各种自觉或不自觉的伤害。



问号


给 BS 先生惹上麻烦的问号可能是线上交流中感情表达最为丰富扭曲的标点符号了。



导师给的论文批注,老板给的汇报反馈,如果只有简单的一个符号:「?」,相信你的心情会一下子沉到海沟沟里去



MOBA 类竞技游戏里面,你被对方击杀后,对方在公屏上打出一个「?」,确实会让人头爆青筋



这是因为只有一个问号是没办法把问题说清楚的,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我哪里做的不好?他觉得我哪里有问题?我真的有问题吗?



人类特别特别讨厌模糊的,不确定的东西[3],所以一个不清不楚的问号就很容易给人带来负面情绪。



像感叹号「!」,情绪很明确,就还好;而省略号「···」因为也是不确定的,给人的憋屈感就和问号类似。



对于一般的疑问句,在文末加上问号是没有问题的,不如说更好。



在 16 年的一篇文献中,研究者询问了读者在收到「What happened?」与「What happened」两个短语时的情绪感受有没有不同[4]。



结果研究者发现,不带标点符号会让人感觉有些冷漠,没有真正关心自己的境遇;而加了问号之后,人们会觉得对方在确实关心自己的福祉



那么,多加一点问号可不可以呢?



多加问号和字母重复(letter repetition)现象有点像[5],也就是哈哈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情绪,一定要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到通货膨胀。



重复使用多个问号也是在加强我们的情绪



所以如果你问号表达的情绪是相当正面的,比如你的朋友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你感觉实在很离谱,多加几个问号表达你震惊的心情,这样是 OK 的(虽然可能显得有点神经质)。



但如果是 BS 先生这种纯粹是宣泄怒火甚至感觉有点威胁意味的···走夜路还请小心一点_(:з」∠)_



上述的内容有点散,咱们总结一下:


可以的话,在疑问句末尾加个问号(老板除外,请您慎用)

谨慎使用反问句(干脆别用)

谨慎使用多个问号(除非你是要和对方一起控诉渣男/渣女)

如果有疑问就请清楚说明,不要只打一个问号除非你就是要故意挑衅对方)


懂?





波浪号


波浪号会传达柔和开心,活泼的情绪,「新年快乐」变成「新年快乐~」,读起来心情愉悦多了。



学堂君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翻了翻聊天记录,发现绝大多数的「~」都是女性发的 —— 除了学堂君自己。



虽然但是,学堂君给混熟了的哥们发消息的时候从来不会带「~」,而除了他们,学堂君打字很少不带「~」的。



它是社恐的保护罩,以便在诡谲的社交场中展示出我是个和善、乐于合作的人,减少潜在风险。



为什么波浪号会给人乐于合作的印象呢?这可能与神经系统的多感官整合(Multisensory integration)有关[6],经典例子是「bouba/kiki 效应」[7]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效应,咱们先来做两道题:





即使都是完全无意义的词,投票还是一边倒的,大家会更容易把 bouba 和圆润的形状,把 kiki 和有棱有角的形状联系在一起,对吧?

 


这是因为我们在发 bouba 这个音的时候,嘴型是圆润的;而在发 kiki 这个音的时候,舌头则需要抵在牙齿上,有一种抵触和尖锐感,所以我们的大脑整合了我们发音时的感觉,并将这些感觉与视觉线索结合在了一起。



波浪号也是如此,「~」在视觉上是柔软圆润的,而放在句末,我们会不自觉地拖长语调,原本戛然而止的短语就像是加上了一个渐退的特效,这些感受整合在一起,都使得我们将波浪号视为活泼友好的象征。

 


也是因为这种渐退感,说正事并且很着急的时候,看到对方还在发波浪号,就会给人一种悠悠哉哉、完全状况外的观感,很是让人上火。

 


在中国,大部分情况下波浪号是很好用的,但在西方世界却恰恰相反

 


或许是因为波浪号看上去太像西方世界热爱的耸肩动作了,「~」 被当成了讽刺的符号,本地化一下大概是「这是你干的?那你可真是~太厉害~了」。





同一个符号,能同时理解出活泼和阴阳怪气的意思,很奇妙吧~



括号


括号是近年来流行的使用方式,也是学堂君这种社恐的福音。一切感觉不好说出口的话,放到括号后面,就好像进入了安全区一样,让人安心不少



大学堂编辑部的日常

 


为什么括号会这么好使呢?因为在对话中我们往往需要遵循一些「礼貌原则」(the politeness principle),例如得体原则、慷慨原则、赞誉原则、谦逊原则、一致原则、共情原则等,如果我们感觉有些话特别不合适,但又不得不说的时候,我们就会进退两难

 


这个时候,伟大的括号出现了,它就像是一个屏障,一个缓冲,为我们提供了退路。

 


括号前面的是说出去的话,是泼出去的水,但括号后面,就是随时可以撤回的内心 OS,它并不笃定,一旦形势不对,我们就可以用「是玩笑啦」,来打个哈哈打过去。

 


就也蛮好的,不是吗?



P.S. 礼貌原则出自大学堂作者木棉 959 的:《不用括号,我就没法好好聊微信了(。 | SmartThought》,括号使用的详细科普请戳前方链接(五毛一条,括内删掉





篇幅所限,其余的标点符号就挪到大学堂的下篇推送里啦,包括句号、感叹号、省略号、.jpg、删除线等(学堂君知道后两个不是标点符号,但解释嘛···你看下一篇就知道了!)

 


也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写下你想了解的标点符号哦~



参考资料

[1]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9379661/Lecturer-unfairly-sacked-role-using-question-marks-texts-tribunal-finds.html

[2]https://itlaw.wikia.org/wiki/Online_communication

[3]Machina, M. J., & Siniscalchi, M. (2014). Ambiguity and ambiguity aversion. In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Vol. 1, pp. 729-807). North-Holland.

[4]Shim, M. (2016). IIs It Really “Fine”?: An Analysis of the Paralinguistic Function of Punctuation in Text Messages.

[5]Darics, E. (2013). Non-verbal signalling in digital discourse: The case of letter repetition. Discourse, context & media, 2(3), 141-148.

[6]https://en.wikipedia.org/wiki/Multisensory_integration

[7]D’Onofrio, A. (2014). Phonetic detail and dimensionality in sound-shape correspondences: Refining the bouba-kiki paradigm. Language and speech, 57(3), 367-393.



作者 | Emeria

编辑 | Zene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出品,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夸夸群 | 熬夜 | 手机 | AA制 | 杠精 | 学婊

欲擒故纵 | NTR 男子汉 | 择偶 | 分手

心理绘画 | 心理人 | MBTI | 心理咨询

家暴 | 出柜 | 吵架 | 童年 | 生育

同性恋 | 抑郁症 | 性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